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天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略)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略)-(略)(政务大厅环保窗口)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略)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 | 桦甸市公吉乡公郎头村 | (略) | (略) | 项目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公吉乡公郎头村,厂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度**分**.**秒,北纬**度0分**.**秒。本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项目总占地面积为**m2,总建筑面积为**m2。厂区采用全地面硬化,厂界设置围墙(硬化面积约**m2,绿化面积约**m2),主要建设办公室、沥青混凝土搅拌生产线(1条)、储料库、矿粉罐、沥青储罐及相配套的公用工程。建成后年产**t沥青混凝土。本项目总投资(略),环保投资(略)。 | (一)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环评报告表提出的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在大风天气施工;采用全封闭式车辆运输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暂存在封闭库房内;定期对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使用商砼,不设置混凝土拌和站;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不低于2.5m高的硬质全围挡。 2、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运至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护区外专业维修厂进行维修、保养和清洗,不在施工场地内进行;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施工现场降尘用水;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厕所,及时清掏用于制农肥。 3、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计划,避免同一地点集中使用高噪声设备;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2.5m高硬质全围挡;控制运输车辆行车速度,禁止夜间鸣笛和运输等,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表1中标准要求。 4、剥离表土和弃渣分别暂存于表土临时堆放场和弃渣临时堆放场内,弃渣及时用于回填采区内采坑或综合利用,表土用于植被恢复用土和生态修复;建筑垃圾中对可利用的部分进行回收利用,剩余部分应由建设单位运至桦甸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处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运至桦甸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二)加强运营期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环评报告表提出的运营期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1、运营期不产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定期清掏用于农田施肥。 2、砂石料须密闭储存,粉尘经采用反吹清灰滤筒式除尘器处理后,满足G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要求,经不低于**m高排气筒排放;烘干筒燃烧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经脉冲布袋除尘器处理后,SO2及NOX排放浓度可以满足GB**-**《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4中的燃煤(油)炉窑二级标准,经不低于**m高排气筒排放;沥青搅拌须全程密闭,沥青烟气经密闭管道引入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要求,经**m高排气筒排放;导热油炉须采用清洁能源作为热源,废气经不低于8m高烟囱排放,污染物浓度满足G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3中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3、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设备底部设减振垫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GB**-**)《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3类标准限值要求。 4、运营期产生的滴漏沥青及拌合残渣返回生产工序;废活性炭、废润滑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除尘器集尘和锅炉炉渣采取综合利用措施;生活垃圾运到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做到固体废物零排放。 5、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员工的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定期进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处理。项目生产所用沥青、导热油、柴油罐中柴油的泄漏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须设应急机构及制订应急预案,并严格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柴油、导热油、沥青储存区做地面防渗硬化处理,四周设置围堰,设置事故处理池、设置地下水观测井等),并到生态环境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同时开展经常性演练,防止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6、严格落实环评文件提出的环境监测计划,合理布设监测点位,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监测机构对废气和噪声及厂区附近环境空气、土壤、地表(下)水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废水(气)、噪声等达标排放。 |